找到相关内容730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拉卜楞寺的青海籍蒙古族活佛、高僧评介

    之间如何选择为好?人,终究的归宿乃是死亡,届时不由自主舍弃财产,唯是灵魂孤独投奔后世。为了将来死得其所,就应追寻学法目标,可是不知父母作何感想。又有一次,他和哥哥一起放牧,哥哥怂恿弟弟:乘着父母不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45482953.html
  • 南朝佛寺遗产概说

    修禅高僧,宝志又有“神僧”之谓,其事迹一直影响到后世活佛济公之形象;唐代,在佛教禅学上有突出贡献之“牛头宗”开宗于牛首山,此宗后传入东瀛;五代时中国禅学之一支“法眼宗”创于城区清凉山。因此,学者谓中国...

    贺云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04384076.html
  •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(五):魂魄等问题

    大学》有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,就是这样来的。后世如“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,也是这样来的。《金刚经》上说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也是基于宇宙这个状态而来的道理,一切现象本来随时在变,你还抓个什么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南怀瑾|临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1024384167.html
  • 使我记忆尤新的声音——关于十方丛林子孙化及僧制问题的讨论

    阿含经》云:佛坐草座(即是离本座敷草于地而坐也。所以尔者,恣僧举过,舍骄慢故),告诸比丘言:我无过咎于众人乎!又不犯身口意乎!如是至三。灵芝律师云:如来亦自恣者——示同凡法故,垂范后世故,令众省己故,...

    衍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70584193.html
  • 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

    自小门户。所谓“二氏之用,皆我之用。即吾尽性至命中完养此身谓之仙;即吾尽性至命中不染世累谓之佛。但后世儒者不见圣学之全,故与二氏成二见耳。譬之厅堂三间共为一厅,儒者不知皆吾所用,见佛氏,则割左边一间...

    彭国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0984655.html
  • 净业三福变化气质

    战场,为了把对手压下去,甚至可以派一个职业杀手,把对方干掉。这些都是瞋恨导致的。   不邪见,就是不要有哪些,比如,人死灯灭啊,没有后世,哪有轮回报应啊,哪有佛法僧的存在呀等等。这些都是邪见的范围。...

    大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1184660.html
  • 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

    ldquo;义学”名僧辈出,而中国的佛教高僧也就从此而出现于中国佛教的历史舞台上。诸如道安、慧远、法显、道生、僧肇……这些知名当时,影响后世的义学名流(其中,...

    郭朋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9500784780.html
  • 譬喻----佛教的善巧与美妙

    。其他诸经亦可见此一譬喻,称为二鼠啮藤喻。后世绘画多以虎代象,称为无常之虎,二鼠则称月日之鼠。   (三)显示佛陀一代教化次第之譬喻:(1)据旧译华严经卷三十四宝王如来性起品载,太阳初出,先照诸大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2285031.html
  • 盛唐至北宋流行的净土教行仪

    盛唐至北宋初年一度流传而在后世湮没不彰的一种净土教行仪——观相念佛,使我们对当时净土教史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。   一、敦煌写本《佛说相好经》的状况、来源及其流传时代   根据方广锠、黄霞的研究,可知...

    张先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2685038.html
  • 死的次第与识的灭尽

    到什么地方呢?造什么业才会去到地狱呢?即是造十恶业:(1)身行重的杀盗邪淫恶业,(2)口行重的妄语恶口两舌恶业,(3)意行重的贪瞋痴恶业,(4)意念起于无后世的断见,(5)意念起于灵魂不灭的常见,(6...,皆以法随法而住,持身正直,随戒、法而行者,则是对如来最上之尊敬供养。然者,阿难!“法随法而住,应持身正直,随戒、法而行。”如是,阿难!应当学。”   佛在临涅盘时还勉励阿难与后世人们以法随法而住,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3585057.html